行業縱覽:國內外印花技術的發展(中)
2006-09-30 00:00 來源:大榕樹印花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我國紡織品印染前處理自1988年以來有較大進展,無論是前處理工藝、前處理設備還是前處理助劑,都經歷了研究、開發和應用階段,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傳統工藝和助劑已被高效、快速、節能的工藝和助劑取代,新的設備也隨之誕生,前處理的質量有很大的提高。目前,在棉和滌/棉織物的前處理上,廣泛采用了先進的氧化退漿和堿氧漂白工藝、漂白工藝除了二步法外,汽蒸法和冷軋堆法等一步法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如上海二印曾采用高效的復配前處理助劑,用高溫高壓溢流機或巨型染缸,在中性或弱堿性條件下對純棉織物進行退煮漂一浴加工,產品白度和潤濕性以及強力都優于傳統工藝。在絲光工藝方面,國內的進展主要在松堆絲光上,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部已經有很大改進,緊密織物松堆絲光產生的拉伸不足問題已經解決。
·篩網準備
傳統的制網法(感光制版法)仍然常用來加工印花篩網,但CAD技術在制網過程中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應用得很成熟的技術有計算機分色和制網。
在國外,計算機分色已經十分普遍,許多國家都有自行開發的系統,而且有些還實現了分色和制版的一體化。國內在早期引進的基礎上,結合應用中的實際進行改進,注重實用性、功能性、可靠性和運算速度的提高,在分色軟件的自主開發上卓有成效。僅浙江省內就有宏華、開源、金昌等數家公司相繼開發了計算機分色系統,取得成功。以金昌(紹興縣輕紡科技中心)開發的金昌EX6000計算機分色系統為例,該系統迄今為止共銷售1000多套,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還出口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及我國臺灣地區。同時公司還利用該軟件建立擁有120多個計算機工作站的專業分色制版中心,每年承擔著中國輕紡城80%以上以及周邊地區二萬多個高難度、高精度、大幅面花樣的分色制版業務,旺季時日出黑白膠片近千張。中心還在國內其它紡織業發達地區如廣東西樵、遼寧西柳、江蘇蘇州無錫等地建立了十多個印花分色服務分中心。目前,金昌軟件系統已進一步深化,1999年與激光照排機相結合,開發了金昌激光照排機系列,2000年與激光制網機相結合,開發了數控印花激光制網機等等。國產分色系統的開發應用,為我國紡織印花工業的科技進步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在世界范圍內,激光雕刻制網技術重要性正在增加,目前,大約有20%的篩網是用該法生產的。激光雕刻時,激光束由計算機通過分色稿的數碼信號進行控制,強有力的二氧化碳激光束投射至預涂有高分子膜層的旋轉的篩網上,使膜層汽化而獲得鏤空網眼。XEDCO和STORK公司均提供光束能量可調的激光雕刻系統,可以雕刻出不同大小的網眼,因此,此類篩網可用來負責制半色調。這種應用數碼控制技術產生半色調效應的方法提供了在印刷行業常見的用青、黃和品紅三原色印制多彩花紋的途徑。有人曾經計算過篩網雕刻的相對成本并估計:與傳統方法相比,激光雕刻要便宜15%。激光雕刻的不足之處是,生產高目數篩網時,雕刻速度較慢(例如,每45分鐘雕成一只圓網,精度250dpi),但STORK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分離式激光雕刻裝置,其雕刻速度可以至少提高一倍。激光也可用于平網的雕刻,但光束能量應較低,故常用氬離子激光以免操作膠層下的篩網網眼。
除了計算機分色和激光雕刻,在該領域內的新的發展是數碼噴蠟噴墨制網技術。可以用數碼控制的掃描頭將黑墨或不透明的熱熔蠟按花型噴射到涂有感光膠層的篩網上,然后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感光。應用該方法可以省卻分色黑白稿的制作工序,制網的速度比激光雕刻法快,成本也更低(噴蠟法比傳統方法節省40%的費用)。國外已經有多家企業生產噴墨/蠟制網設備,如瑞士Lüscher公司的JetScreen,德國CST公司的CST圓網/平網噴蠟/墨機等。平版篩網的制作精度已高達1000dpi,圓網也已高達900dpi,印花精細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國內常州東風印染廠在90年代初就引進了STORK的激光圓網雕刻機,90年代末佛山南方印染廠又引進了德國CST公司的圓網噴蠟機,為我國印花制網技術的更新換代開了先河。更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在先進制網技術的研究開發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浙大開源光機電有限公司開發成功的盛納克噴蠟制網機,配置160個噴嘴,精度達到900-1000dpi的先進水平,制網速度達每平米8分鐘,可以加工的平網最大尺寸為4500mm×6500mm、圓網最大尺寸為1018mm×3500mm,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