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友夫公司祝可峻:國內包裝印后市場三大發展趨勢
2012-10-25 09:1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到了德國HORAUF在國內的全資子公司浩友夫(上海)機械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祝可峻。祝可峻表示,我國印后領域產品的設備制造和應用水平在快速提高,在國外設備的引進方面,正在由單純進口逐漸轉變為在國內組裝,在提高效率、提高自動化、數字化技術應用等方面都進步顯著,并展現出多樣化、數字化以及人工減量化三大發展趨勢。
【CPP114】訊:世界領先的電腦輔助3D設計工作站、現代化的管理和MRP系統、優秀的供應鏈管理體系、高資質的創新中心……這不是一家印前公司,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印后裝訂和包裝機械制造公司——德國HORAUF-浩友夫公司。一直以來,印前領域被人們認為屬于高新產業,而印后作為印刷的后道工序,卻被認為是產業鏈中自動化程度最低的環節。但是今天,隨著數字化浪潮的輪番洗禮,這一切在發生變化。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到了德國HORAUF在國內的全資子公司浩友夫(上海)機械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祝可峻。作為這家國際聞名的印后行業翹楚在國內的掌門人,祝可峻表示,我國印后領域產品的設備制造和應用水平在快速提高,在國外設備的引進方面,正在由單純進口逐漸轉變為在國內組裝,在提高效率、提高自動化、數字化技術應用等方面都進步顯著,并展現出多樣化、數字化以及人工減量化三大發展趨勢。
別以為書刊、文具、包裝分屬不同的行業,在生產上卻有著共同之處。近年,隨著技術的突飛猛進,“一機多能”讓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不同產品實現了用相同設備生產。祝可峻解釋道,之所以可以實現,一方面源于來自國外機器的技術平臺的優越性,另一方面,這種“一機多能”的趨勢也是順應國內市場對跨界生產需求的結果。
這是和國外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由于國外市場細分程度高、分工明確,所以國外設備在被引進后,應當在其原有設備的技術平臺上,針對國內市場的情況和國內客戶需求對接后開發出適合國內市場需要的配套附加裝置。祝可峻一再表示,對于裝訂和包裝企業來說,買一臺設備不單單是要求速度快、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可以實現產品的多樣化。這就對印后設備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德國HORAUF-浩友夫公司為例,在2008年進駐中國后,針對國內“訂單量大,產品種類多”的市場需求,特別打造了“一專多能”的高速糊殼機系列產品。所謂糊殼機,是主要應用于精裝書、文具制品和盒子等精品外殼制作的設備。“專”主要體現在設備速度高、穩定性好,對客戶來講體現最大的優越性是生產效率、產量得到提升。“多能”體現在對傳統糊殼機適用范圍的拓展上。祝可峻回憶,過去國內傳統糊殼機大部分只能用來糊精裝書的書殼,而且最初基本上都是用手工和半自動設備制作,近幾年才逐漸過渡到使用一些國產設備。而今糊殼機的適應范圍有了跨界式的拓展,不僅僅能做精裝書,還可以應用到筆記本、日記本、文件夾、相冊、臺歷架等文具制品以及各類包裝中,并在全自動化程序下工作。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只要在原先的本機上加入各種選配裝置后,可以跨領域生產多種外殼產品的糊殼機就應運而生了。
從觀望到普及
數字印后還要走多久
“印后數字化概念的提出從開始被關注,進入萌芽狀態,到越來越多人討論,從設備展出,到有人開始購買使用,這一路走來,僅僅用了三五年時間。”雖然印后的數字化進程和印前、印刷尚存在差距,但是祝可峻認為,對于印刷制品生產的完整流程來講,當出現設備升級改造需求時,一定會一個個環節從頭到尾的打通,印后在最后也可以理解。雖然是最后一個滲透進入的環節,但也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更大。印后涉及設備種類繁多,包裝形式多種多樣,因此要將印后設備整體進行數字化升級,形式更豐富,經歷的過程也將更長。
同時,祝可峻指出,從印前到印后,雖然都是數字化,但是不同環節的含義也不同。生搬硬套印前數字化的發展過程并不適用于印后。他舉例說,同樣的時間,可以實現CTP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的爆發性普及,但不意味著同樣可以實現數字印后的廣泛普及。而且數字化和自動化是有區別的,自動化目的是提高效率,數字化是針對原來的單一、大批量品種實現多品種、小批量。
數字技術滲透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技術的成熟與完善程度,另一個方面則是取決于市場。目前個性化需求成市場主流,如果普及速度快的話,對數字化設備的呼聲也會隨之越來越高。以上兩方面結合得好,則更會加快這種滲透速度。
由多到少
印后解放出更多人工
人力成本上漲近年對高自動化印后設備的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了解,自動化印后設備在國外應用廣泛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外人力缺乏,這為其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國內在這方面和國外環境有著較大的不同。祝可峻說,這是不言而喻的,這個觀點很早就有共識。以往工人好招時,企業情愿用人,不購買設備,這造成了我國印后領域設備應用水平和自動化程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但現在工人工資增高、適齡工人數量降低、新一代工人技能和工作風格都與以往開始不同,企業就更愿意利用高自動化和數字化的設備來進行高效和高附加值的工作。這為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提供了機會。印后設備的升級換代、推陳出新正得益于此。而印刷企業無論是主動接受還是被迫接受,都在進行著這樣的轉變。
雖然數字在印后滲透的時間不能下定論,但是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祝可峻預測,也許到了最后基本上所有能夠靠機器來代替的都會代替,未來印后車間再不是企業中用人工最多的地方,而是設備一字排開的場景,以機器為主來干活。那么節省出的人工做什么呢?祝可峻認為,未來工人除了主要是負責機器的操作維護保養外,將主要制作特殊復雜工藝、高品質要求的手工精品,“未來在印刷包裝行業,手工制品也將成為高價值的奢侈品!”祝可峻暢想道。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到了德國HORAUF在國內的全資子公司浩友夫(上海)機械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祝可峻。作為這家國際聞名的印后行業翹楚在國內的掌門人,祝可峻表示,我國印后領域產品的設備制造和應用水平在快速提高,在國外設備的引進方面,正在由單純進口逐漸轉變為在國內組裝,在提高效率、提高自動化、數字化技術應用等方面都進步顯著,并展現出多樣化、數字化以及人工減量化三大發展趨勢。
別以為書刊、文具、包裝分屬不同的行業,在生產上卻有著共同之處。近年,隨著技術的突飛猛進,“一機多能”讓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不同產品實現了用相同設備生產。祝可峻解釋道,之所以可以實現,一方面源于來自國外機器的技術平臺的優越性,另一方面,這種“一機多能”的趨勢也是順應國內市場對跨界生產需求的結果。
這是和國外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由于國外市場細分程度高、分工明確,所以國外設備在被引進后,應當在其原有設備的技術平臺上,針對國內市場的情況和國內客戶需求對接后開發出適合國內市場需要的配套附加裝置。祝可峻一再表示,對于裝訂和包裝企業來說,買一臺設備不單單是要求速度快、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可以實現產品的多樣化。這就對印后設備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德國HORAUF-浩友夫公司為例,在2008年進駐中國后,針對國內“訂單量大,產品種類多”的市場需求,特別打造了“一專多能”的高速糊殼機系列產品。所謂糊殼機,是主要應用于精裝書、文具制品和盒子等精品外殼制作的設備。“專”主要體現在設備速度高、穩定性好,對客戶來講體現最大的優越性是生產效率、產量得到提升。“多能”體現在對傳統糊殼機適用范圍的拓展上。祝可峻回憶,過去國內傳統糊殼機大部分只能用來糊精裝書的書殼,而且最初基本上都是用手工和半自動設備制作,近幾年才逐漸過渡到使用一些國產設備。而今糊殼機的適應范圍有了跨界式的拓展,不僅僅能做精裝書,還可以應用到筆記本、日記本、文件夾、相冊、臺歷架等文具制品以及各類包裝中,并在全自動化程序下工作。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只要在原先的本機上加入各種選配裝置后,可以跨領域生產多種外殼產品的糊殼機就應運而生了。
從觀望到普及
數字印后還要走多久
“印后數字化概念的提出從開始被關注,進入萌芽狀態,到越來越多人討論,從設備展出,到有人開始購買使用,這一路走來,僅僅用了三五年時間。”雖然印后的數字化進程和印前、印刷尚存在差距,但是祝可峻認為,對于印刷制品生產的完整流程來講,當出現設備升級改造需求時,一定會一個個環節從頭到尾的打通,印后在最后也可以理解。雖然是最后一個滲透進入的環節,但也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更大。印后涉及設備種類繁多,包裝形式多種多樣,因此要將印后設備整體進行數字化升級,形式更豐富,經歷的過程也將更長。
同時,祝可峻指出,從印前到印后,雖然都是數字化,但是不同環節的含義也不同。生搬硬套印前數字化的發展過程并不適用于印后。他舉例說,同樣的時間,可以實現CTP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的爆發性普及,但不意味著同樣可以實現數字印后的廣泛普及。而且數字化和自動化是有區別的,自動化目的是提高效率,數字化是針對原來的單一、大批量品種實現多品種、小批量。
數字技術滲透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技術的成熟與完善程度,另一個方面則是取決于市場。目前個性化需求成市場主流,如果普及速度快的話,對數字化設備的呼聲也會隨之越來越高。以上兩方面結合得好,則更會加快這種滲透速度。
由多到少
印后解放出更多人工
人力成本上漲近年對高自動化印后設備的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了解,自動化印后設備在國外應用廣泛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外人力缺乏,這為其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國內在這方面和國外環境有著較大的不同。祝可峻說,這是不言而喻的,這個觀點很早就有共識。以往工人好招時,企業情愿用人,不購買設備,這造成了我國印后領域設備應用水平和自動化程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但現在工人工資增高、適齡工人數量降低、新一代工人技能和工作風格都與以往開始不同,企業就更愿意利用高自動化和數字化的設備來進行高效和高附加值的工作。這為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提供了機會。印后設備的升級換代、推陳出新正得益于此。而印刷企業無論是主動接受還是被迫接受,都在進行著這樣的轉變。
雖然數字在印后滲透的時間不能下定論,但是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祝可峻預測,也許到了最后基本上所有能夠靠機器來代替的都會代替,未來印后車間再不是企業中用人工最多的地方,而是設備一字排開的場景,以機器為主來干活。那么節省出的人工做什么呢?祝可峻認為,未來工人除了主要是負責機器的操作維護保養外,將主要制作特殊復雜工藝、高品質要求的手工精品,“未來在印刷包裝行業,手工制品也將成為高價值的奢侈品!”祝可峻暢想道。
-
相關新聞:
- ·印后創新技術讓印刷企業“彎道超越” 2012.07.05
- ·2012中國國際彩盒展給你包裝印后市場 2012.04.0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