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代表和相關領域專家解讀十九大報告
2017-11-21 10:10 來源:網絡 責編: S9
- 摘要: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chuàng)新。
“有關研究顯示,那些需要溝通社交和創(chuàng)意的工作,機器永遠取代不了。人工智能把人類從單調低級的勞作中解放出來,人們能去做更好玩、更有創(chuàng)意的事情。”劉慶峰說,“我們要改變人類與人工智能PK的對抗思維,樹立‘人機耦合’的新思維,借助人工智能去做以前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
只要堅持“頂天立地”、扎實推進,我國人工智能發(fā)展有望后來居上
無緣前兩次人工智能熱潮的中國,能否在這一波熱潮中后來居上?
受訪專家給出的答案高度一致:完全可能。
王飛躍、劉慶峰和胡國平認為,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和美國同時進入了“無人區(qū)”。而中國在制度安排、產業(yè)應用、數據共享和公眾接受度等方面比美國更有優(yōu)勢,完全能后來居上。
宋繼強也認為,雖然在深度學習等原始創(chuàng)新方面美國和歐洲更強,但中國團隊在跟進理解和改造應用上更勝一籌,在實際數據集測試和建造大規(guī)模計算機群訓練等方面也十分擅長。
四位專家指出,在底層科學、技術原始創(chuàng)新和現有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美國和歐洲目前處于領先地位。“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工智能工程師集中在美國和歐洲,中國占比只有1/10左右,擁有十年工作經驗的人也很少。”宋繼強說。
“因此,我們一直堅持‘頂天立地’。”劉慶峰說,“頂天”是指一定要瞄準前沿、在原始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立地”是指在應用上要接地氣,踏踏實實地推進相關技術、產品的持續(xù)研發(fā)和推廣普及。“希望國家能更大力度、更有效率地推進產學研合作,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產業(yè)生態(tài)。”
“科學無國界,技術無國界,閉門造車會導致故步自封。”宋繼強說,中國在人工智能發(fā)展上需具備國際視野,以開放的心態(tài),聯(lián)合國際上有實力的企業(yè)合作創(chuàng)新、取長補短。
-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