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3-02-20 14:52 來源: 深圳商報 責編:覃子喻
- 摘要:
- 2022年,深圳金融業延續高速增長態勢,主要金融指標穩中向好,充分體現了發展質量和韌性。全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達5137.98億元,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穩居國內大中城市第三位。
2022年,深圳金融業延續高速增長態勢,主要金融指標穩中向好,充分體現了發展質量和韌性。全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達5137.98億元,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穩居國內大中城市第三位。
在金融開放方面先行先試
前海作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示范區,承擔著國家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使命。《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布以來,深圳以清單式項目化的方式加快推進前海金融改革開放創新。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建設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吸引241家金融機構入駐,港資外資占比達30%。聯合香港發布風投創投聯動發展“十八條”措施,著力打造前海深港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設立大灣區首家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博約基金)并獲準在香港設立子基金,投資總規模達105億元人民幣,助力更多深圳企業“走出去”。大灣區首家金控公司、全國首家獲批籌建的“雙牌照”銀行正式落戶前海,大灣區第一家外商獨資基金銷售機構已開業運營。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加快建設全國首個深港合作天然氣跨境交易中心及離岸農產品現貨交易市場,并實現首筆大宗商品跨境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
近年來,深圳積極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率先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及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有效降低企業和銀行運營成本。率先落地企業外債一次性登記改革及“專精特新”企業外債試點,高新技術企業便利化試點額度上限由500萬美元提升至1000萬美元,助力小微科創企業實現“超”凈資產上限借用外債。在全國范圍內首創“銀行+外綜服企業”出口收匯合作模式,為超過7.3萬家企業提供更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外匯資金結算服務。推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拓展至深圳全市,優質企業業務辦理用時平均縮短80%。
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向縱深推進
依托深交所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深圳在資本市場改革中始終發揮“先行者”的重要作用。深交所完成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截至2022年底,注冊制實施以來累計受理創業板首發申請1060家,幫助410家企業完成首發上市,為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提供寶貴經驗。順利實現主板與中小板合并,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獲批設立并揭牌運營,對于更好發揮金融作用和市場機制、實現技術要素與金融要素高效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深瑞通”正式啟動,截至2022年底已推動6家深市企業赴瑞士發行全球存托憑證,資本市場制度型雙向開放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邁向更高水平
近年來,深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擴容,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深港通”交易機制持續優化,截至2022年底“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達58.8萬億元。跨境保險產品持續創新,目前深圳已累計備案6款跨境醫療險產品和58款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產品,10家財產險公司開展跨境車險業務,實現“三地車險、一地投保”。“債券通”實現南北向“雙向通車”,服務3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500家國際投資機構。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深圳金融服務創新持續為實體經濟發展“輸血打氣”。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設立網點98個,累計舉辦金融驛站主題活動43場,解決融資金額841億元。打造每月8日的“深圳創投日”活動,分行業、分賽道、分階段促進資本與深圳“20+8”重點產業項目對接。國內首部綠色金融法規、全球首部綠色金融綜合性法案《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正式實施,在全市范圍內認定21家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出臺《深圳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引》并推動6家金融機構發布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綠色信貸余額超6400億元,綠色金融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