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國柔印現狀把脈撥弦
2007-06-27 00:00 來源:中國藝術設計聯盟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我們欣喜地看到:柔印工業在我國印刷業界已牢固扎根,其發展潛力毋庸置疑市場及應用范圍也將越來越廣。然而,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繁榮與發展的背后,國內柔印業也暴露愈來愈多的缺陷與不足。特別是柔印在承攬印制高檔、精細產品時始終不能有效突破兼大力普及。我認為,作為三大印刷方式之一的柔印如果只能停留在印制中低檔產品未必有點可悲,此恐怕不是我國柔印業發展的初衷吧!而在國外采用柔印方式印制高精產品已是屢見不鮮,拋開國外柔印發展時間長不談,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及結合兄弟單位反饋意見,我們認為國內柔印在承印高精產品時受到如下幾方面因素的制約:
1.柔印機械設備
目前國內柔印設備普遍以中低檔次居多,缺乏如膠、凹印設備的精密而嚴格的傳動、控制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張力控制不穩,傳動體系抗震動干擾的能力差極易導致墨杠產生,很多設備未配自動套準裝置造成生產中套印誤差大而影響產品質量,套準精度難于保證。
2.柔印水墨
客觀地講,我國柔印水墨質量較早些年有了一定的進步與提高,但同國外同類水墨質量相比卻大為遜色。國內原來寥寥幾家的專業水墨生產廠現如今已發展到幾十家,各家工藝、制造水平自是參差不齊;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中國柔印市場這塊看得見的蛋糕也就這樣大。面對水墨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各家均使出渾身解數,努力減低成本、拉客戶、跑銷售以維持生計,沒有足夠的精力來進行新工藝、品質攻關。如此格局下的水墨在柔印用戶印制高精產品時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乎國產水墨的老問題依舊:品質不穩定、觸變性不好、包飽和度不足、干燥不良、堆墨、有氣泡等;如此反復折騰、多次打樣試制后仍不能滿足產品客戶要求,嚴重挫傷并動搖了廣大柔印用戶進行高精產品印刷的信心。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舍近求遠,考慮采購進口水墨,然而幾倍于國產水墨的價格也令多數企業望而卻步。多次的失敗與教訓,使得很多用戶不愿再采用柔印來試制高精產品。長此以往,不僅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業務拓展,也對柔印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極為不利。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